进入秋季,凉爽送走伏天暑热,但白天愈短、气温变化不定,冷暖交替,萧瑟秋景容易让人产生凄凉、苦闷之感,甚至出现焦虑、抑郁,患上“悲秋综合征”。对此,心理专家提醒,现代人尤其是职场重压之下的上班族,很容易出现以上心理问题,要注意及时进行自我调适,避免“小情绪”变成大隐患。
职场中年人易中招
“与夏季相比,秋季白天时间明显短了,人体生物钟可能因不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,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,进而使得情绪与精神状态受到影响”,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倪爱华表示,同时秋季气候干燥,气温变化不定,冷暖交替,加之花木凋零,草枯叶落,处于这种环境中,心中难免会产生凄凉、苦闷的感受;而到了深秋时节,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,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,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,进而出现烦躁、情绪低落,注意力难以集中,甚至还会出现心慌、胸闷、气短、失眠多梦等一系列躯体症状,“尤其是30、40岁,上有老、下有小,职场压力大的中年人,在自身压力和外界环境的综合影响下,‘心理亚健康’一触即发,特别是女性白领”。
倪爱华表示,“心理亚健康”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。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、焦虑、抑郁、自卑以及神经质、孤独等等,“来就诊的患者,有的出现强迫症状,比如做一件事情之后会反复地确认好几遍等等。出现抑郁的患者也比较常见,如不加以调节或治疗,发展到严重程度会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,甚至有人会险些选择自杀作为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,可见对于初露苗头的心理问题,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”。
谨防秋季心理“亚健康”
对于预防秋季心理“亚健康”,倪爱华给上班族提出了如下综合建议——
保持乐观情绪,秋天是收获季节,大可不必自寻烦恼,失意伤感地“悲秋”,主动寻找、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才是明智之举。当你看到萧瑟的景色时,首先要调整好心态,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,心情就会渐渐平静下来。
人的情绪难免会出现起伏波动,当情绪低落、不开心时,可做些自己喜爱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,如看书、郊游等等,也可以与他人谈心聊天。当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时,互相倾诉能减轻压力,特别是与自己信任的家人、朋友多聊聊天,更能缓解心理压力。
适度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一种保持心情愉悦的方法,和三五个亲朋好友小聚打打羽毛球,或者饭后在公园散步、慢跑等,都是很不错的放松心情方式,既得到了身体的锻炼,又由此“排出”了秋季可能会产生的抑郁、消极心理。
饮食的调理也可以适当注意,多注意补充维生素,维生素对于免疫力的提高有显著帮助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等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上班族面对职场重压要考虑把工作分出轻重缓急,做到工作有序,即便工作繁重,也要有休闲、放松的时间,特别要保证充足睡眠,睡眠不足可能让人变得情绪化,甚至导致抑郁症的出现。“为了防止心理出现大的健康问题、及时消除心理健康隐患,不可忽视心理状态,可定期给自身的心理体体检”,倪爱华表示,心理体检与身体检查一样,都是用数据来说明健康状态,不同的是心理体检需要被测者做一系列的测试题目,最后通过专业统计、分析得出结论,“比较常见的有心理卫生自评量表、抑郁自评量表、焦虑自评量表、个性测评等,这些问题没有对错之分,完全按自己的情况如实回答即可”。
专家建议,所有人都应该定期做心理体检,那些感到情绪状态欠佳的人是重点人群,及时发现心理问题,及时干预,防止发展成严重的心身疾病或者精神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