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难得糊涂”是世人给郑板桥的美称,是对郑板桥智慧的赞美。而我们为人处事有时何尝不是需要这么一份会懂得装糊涂的智慧。
清朝乾隆年间,画家郑板桥中了进士,做了山东范县县令。寡妇朱月姣告状说魏善人欺侮她,魏善人说她借了银子想赖帐。郑板桥马上明白其中原委,就装糊涂判魏善人赢,迫使他赔偿她二十两银子,从此郑板桥就有“难得糊涂官”的美称。“难得糊涂”下面还有一行款跋:“聪明难,糊涂难,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。放一着,退一步,当下心安,非图后来福报也”。
现在,很多人也把“难得糊涂”当作一种处世哲学。经常挂在嘴边,或把文字挂在墙上,放在书案上。一方面,“难得糊涂”有一点“睁一眼、闭一眼”的意味在里头,假装看不见,眼不见为净,明哲保身的意思。这种说放比较消极,但却是人们最多接受的含义。生活中大多数人口口声声,或身体力行的大多都是这个意思;另外一方面, “难得糊涂”有点骂人不带脏字的意思。比方说某人太精明,从来不肯吃亏,任何事情都很会算计,“难得糊涂”对于这种人,就是反话正说,听的人不一定听得出来所包含的嘲讽。因此,说自己“难得糊涂”是一种自我解嘲,说别人“难得糊涂”很可能就是拐着弯骂人。
但不管人们对于“难得糊涂”理解是怎么样的,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终究是对人对已都有益的事。比如,我在做的
网络兼职,有时给一家新闻媒体写写新闻稿,写稿的稿费当时说好是一篇一结,但对方有时实在太忙或其他未知的原因,就会出现拖欠的情况又不给任何解释,
网络兼职一向都会有被骗的现象。如果这时我不“难得糊涂”而心急火燎地一直向对方追讨稿费,那么几次之后对方就会烦不甚烦,再有稿子需要写的时候也许就再也不会找我了。
而职场中的“难得湖涂”更为重要。职场生涯中往往充满着各种各样式的矛盾。一方面要“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”,另一方面还要“难得糊涂”,就是一个典型的矛盾体现。在我十几年的职场生涯中,对此到是感受很深,在一些场合,你不一定要表现得很聪明,但一定要只持清醒。
在职场里,公司的事是属于正事的,自己的本职工作、领导交代下来的事怀、公司需要你去达成的目标等;一种是自己的正事,和公司的合同、薪水、待遇、晋升、加薪等等,对这些事时刻都要知道得清清楚楚,这些以外的事都应该算是些小事了,可以糊涂些。
职场上会遇到许多事,对已经经深思熟虑、想好的事,就可以表现得聪明些,提出自己深思熟虑后的、有独特见解的意见和建议;面对突发的、自己拿捏不准的事情,就适当表现得糊涂些,不要轻易表态,等真正想好了以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来。